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


魏文普(1987-),男,中级工程师,2006年入校就读于中澳维大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年赴澳洲继续深造,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悉尼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信息技术硕士学位。熟悉数字经济、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产业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现任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公司智算事业部、数据算法部、智慧城市事业部、工程管理部,兼河南空港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执行董事,负责全面工作。
打破专业壁垒,成为“双栖”人才
——校友代表魏文普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以一位“老学长”的身份,向你们道一声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欢迎!祝贺你们披荆斩棘,步入大学的殿堂;欢迎你们来到这个即将承载你们最美好四年青春的地方。站在这里的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和你们一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也对未来略带迷茫。十五年的光阴飞逝,我从校园走入社会,从学生变成职场人,身上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多了一份从容与思考。
我于2006年入校,和各位学弟学妹一样进入河大中澳项目计算机专业学习,之后继续在昆士兰科技大学攻读信息技术专业,在悉尼大学攻读信息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回国后我一直从事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行业相关工作,目前在河南郑州航空港的数字化产业平台公司(数字城市公司)工作,公司以争创中部最大、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使命,我本人分管公司智慧城市、模型算法和数据业务,主要负责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的研发等(比如:中部六省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河南空港智算是我负责建设的、全省第一个可信数据空间也是我建设的、河南省最大的数据标注基地也是我们推动建设的,我们还在筹划建设中国的生物银行数据库China Bio Bank等),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产业的工作者,我深知:今日之你们,既是薪火文明的传承者,更是数字浪潮的破局人!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一,重构你的认知:你选择的不是“专业”,而是“世界观”。
你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在为选择了“生物工程”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窃喜或纠结。我想告诉你们:这并非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关于你如何认识世界的“应用题”。
学生物的同学,世界在你眼中是细胞、蛋白、DNA构成的精密系统。但如果你想真正地“工程化”它,就必须学会用计算机的语言去解码、模拟和设计它。生物学提供的是“是什么”,计算机科学提供的是“怎么用”。
学计算机的同学,你手握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具——算力和算法。但世界上最复杂、最迷人的系统并非硅基芯片,而是碳基生命。你的算法需要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场景吗?生命科学,就是那片最终极、最广阔的星辰大海。
我的核心寄语是:请尽早成为“双栖型”人才。 不要画地为牢,未来你的毕业证只会定义一个起点,却无法定义你的边界。
第二,锻造你的核心武器:“可迁移”的能力远比“静态”的知识重要。
你们今天所学的具体语言或技术,五年后或许就会更新换代。但有些能力,将让你穿越周期,持续增值。
比如:1.抽象与建模的能力(这是计算机的核心):学会将纷繁复杂的生物问题,抽象为清晰的计算模型(算法、数据结构)。这是你解决任何未知问题的万能钥匙。
2.系统与集成的思维(这是工程的核心):明白任何一个生命现象或软件功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模块高效、可靠地整合,创造出1+1>2的价值。
3.永不停歇的好奇心(这是科学的核心):对“为什么”保持孩童般的追问。这是所有创新的源头。
请记住:你的价值,不仅在于你懂多少技术,更在于你能用技术解决多么复杂和重要的问题。
第三,预判未来:你们将定义“新的时代”。
回顾历史,电力的发现把人类社会重新格式化了一遍,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社会,计算机、互联网还有移动互联网的发明同样把人类社会格式化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这一代人,是数字时代的移民;我们见证了IT技术颠覆了社交、消费和信息获取的方式。而你们将亲身参与并主导一场更深刻的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重塑世界的变革:不夸张的说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几十年唯一的风口。你们所站立的这个交叉点,就是未来世界爆发的奇点。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所以,同学们,请放下不必要的焦虑与比较。你们手中的,是时代赠与的两把最锋利的剑。去大胆地蹭课,去疯狂地泡在实验室和机房里,去组队参加各项赛事,去用代码调试生命,用生命启发算法。
我也期待在由你们亲手绘就的新时代里,与大家把酒言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