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
国际理工学院,举办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汇报展演
为进一步引导国际欧美理工学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拓展视野、强化社会责任,近日,国际(欧美)理工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会在郑州校区友兰学堂B305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融汇学识践真知,服务乡村促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理工青年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收获,通过成果展示、评委答辩等环节,学院深化了实践育人的成效。国际(欧美)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马迪、英语教师陈珊、辅导员杨震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卓越人才的重要载体。国际(欧美)理工学院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立足时代前沿与学科交叉优势,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等国家战略,共组建12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校级重点团队2支,涵盖数字赋能、文化创新、生态保护、校史国际传播等多个方向,参与学生100余人,实践区域覆盖河南、陕西、山西等多地。同学们通过技术帮扶、多语传播、生态调研、非遗活化等多元形式,深入基层一线,践行青年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
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民族的未来系于奋斗。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译路薪传·数字赋能校史国际传播行动”校级重点实践团,依托多语种优势与数字化平台,面向国际社会生动讲述中国高校的教育发展故事。“溯汉承今,永城焕彩”团队深入汉代文化遗址,挖掘历史资源,推动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以青年创意激活文化基因;“少林文化传承团”团队走进嵩山少林,通过影像纪实与非遗展演,向海内外传播中华武术精神与中原文化底蕴;同学们在实践中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展现新时代国际化工科青年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深入乡村实地
用科技服务基层所需
实践是青年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学院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现实场景,在田野中发现问题、在基层中寻找答案。“智联万物,慧启未来”团队聚焦数字经济与智慧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支援与数字素养普及,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豫见青霞,‘河’你‘乡’约”团队则围绕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生态研学与社区服务,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与文化赋能机制。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社区企业,以专业智慧回应现实需求,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彰显价值。


融汇学科交叉
以创新激发乡村活力
青春与时代同行,创新与实践共振。“绿染北庄艺脉韵,潮涌乡村产业兴”项目聚焦艺术乡建与产业振兴,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旅游路线的策划,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探索“文化+设计+产业”融合新模式。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团队协作与项目执行的能力。将持续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融合国际教育资源与本土化实践场景,培养能够应对全球挑战、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汇报会上,各个团队逐一展示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丰富成果。评委们对各团队展示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与提问,进一步深入了解实践成果与过程细节,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发扬实践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贡献力量。
马迪老师代表学院,向积极参与本年度“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全体师生表示肯定,并对优秀团队及个人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她指出,同学们紧扣国家发展脉搏,深入基层一线,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用创新激活文化资源,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践真行、长真才,展现出理工青年立足实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她希望同学们持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拓展视野,激发创新潜能,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继续勇担使命、追求卓越,为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贡献青春力量。